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知识窗

刘源张院士:“质量之父”的科学人生

2014-9-30 15:15:07      点击:


拒绝之中见品行

  

  这是遗体告别厅里的特别一幕。当人们在刘源张遗体前鞠躬志哀的时候,突然,一个中年男子扑通一声双膝跪倒,在遗体前连磕了3个头。他眼里含着泪花,嘴唇微微颤抖,浑身因巨大的悲痛而抽搐。这个人,是刘源张的学生孙长鸣。这特别的举动,引发我们对他的采访。而他幽幽的讲述,把我们带回到50多年前……

  1956年,孙长鸣来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当时刘老刚刚回国,我经常在单位看到他,带着黑边眼镜,意气风发的样子。那时候,我只知道他是位科学家,但并没有太多了解。”

  知道了刘源张的研究方向后,孙长鸣萌发了拜师的念头。一天,孙长鸣来到刘源张家,开口就说:“刘老师,我想做您的学生。”当时,刘源张正在搬家,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看了这个小伙子几眼,刘老不冷不热地说:“如果是为了名、为了利,那你就回去吧。做质量很苦,无名无利。”

  碰了一鼻子灰的孙长鸣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一转眼,时间来到了1980年。3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代表会上,大家正在热烈讨论有关教育的话题。轮到孙长鸣发言了,他突然站起身,大声说:“我想拜刘源张为师。”刘源张一脸错愕。现场沉默片刻,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大家的见证下,孙长鸣终于如愿以偿,成了刘源张的学生。

  “为什么一定要拜他为师?不仅因为他学问高,还因为他干净,做人干净!”

  孙长鸣此言不虚,有事实为证。这是另一位学生见证过的事:

  “啪——”站在旁边的马仲器着实吓了一跳,身体不由得哆嗦了一下。只见刘源张脸气得发白,刚才拍桌子的一只手,还停在空中即将重重落下。近30年了,马仲器从来没见过老师如此发火。刘源张的举动,也把桌对面的某企业负责人镇住了,惶恐得不知所措。

  “我刘源张这么多年,从来没做过违背质量基本原则的事。否则,这个奖就会一文不值!要让我作弊,门儿都没有!”刘源张用手指着那位企业负责人,毫不留情。

  原来,一年一度的全国质量管理奖评选在即,刘源张是评委之一。一家企业找到他家,希望他能在评选时“多多关照”。

  被刘源张严词拒绝后,对方还不死心,居然把某位领导人搬出来施压。这次,刘源张真的怒了!

  “现在一些企业,名义上聘请我当顾问,其实是想通过我的关系多拿奖。这样的顾问,我一概不当!”最终,企业想走他的后门没有得逞。

  被刘源张拒绝过的,不仅有企业负责人、部门领导,还有更高层的大人物。

  1986年7月28日,刘源张正在北京的京西宾馆参加国家学位委员会管理学科评议组会议。晚饭过后,他被同在宾馆开会的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镕基邀请到自己房间。

  “老刘,你愿不愿意当官?”

  “当什么官?”

  “副部级的。”

  “副部级的不干,正部级还可以考虑。”

  “你别开玩笑,我是代表总理跟你谈话。”

  “我知道,你是找人当新成立的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局长吧?”

  “对。”

  “我干不了。”

  想都没想,刘源张就这样拒绝了。

  “第一,我是研究学问的;第二,我不善交际;第三,我不了解政治。”

  从此,朱镕基对刘源张的称呼,改成了“教授”。

  “哈哈!他肯定看出来了,我是只能勉勉强强当个教授的材料。”刘源张的笑声,一如既往地爽朗而富有感染力。


爱“家”爱出的质量大师


  神情安详的刘源张,躺在鲜花之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这是祖国给予这位老人最高的荣誉。祖国啊,祖国,多年以前,那可是让远在大洋彼岸的学者魂牵梦萦的两个字……

  1956年的一天,在美国完成学业的刘源张正在为回国做准备时,美国移民局的人按响了他家的门铃。对方说明来意后,递给刘源张3张纸。第一张纸上面,印着好几家知名机构的名字,只要愿意,刘源张可以选择上面任何一家去工作;第二张纸,是银行愿意提供贷款买房的资料;第三张纸,是对方愿意帮助刘源张申请“绿卡”的材料。也就是说,只要刘源张愿意,工作、房子、“绿卡”,全都有了。

  但是,刘源张却谢绝了对方的好意,毅然决定从日本转道回国。“美国再好不是家啊!留学不就是为了报效祖国吗?!”

  “妈妈,洗脚——”孩子充满童真的稚嫩声音、端着水盆摇摇晃晃的身影,让妈妈欣慰地笑了。电视上的这则公益广告,是刘源张的最爱,温馨的母子深情在瞬间融化了刘源张的心……

  他想起17岁从青岛乘船去日本时,弟弟背着铺盖卷跟在他身后,一边走一边哭,一直送到码头。

  他想起“文化大革命”被抓进秦城监狱时,大女儿欣儿才6岁,小女儿明儿才3岁,全家的担子,就落在小他9岁的妻子张宁身上。失去自由8年多,漫漫长夜,妻子和女儿,每晚都出现在他的梦里。

  他想起刚回国时,自己每月工资150元,领到工资,他会给母亲寄去50元、给妹妹寄去50元,剩下50元才作为自己的生活费。他多么希望家人能过得更好一些……

  刘源张总说,回顾自己半个多世纪的质量生涯,好像都充满了偶然。

  中学时代,成为一名工程师是刘源张的梦想。1942年,他从燕京大学去日本准备读机械工程,几经辗转,最后却进入京都大学读了经济学。期间,又偶然了解到质量控制的概念,偶然进入用统计学分析工业质量管理的新领域。1950年10月,刘源张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学习。1956年,已取得博士学位的刘源张本来一心想着到长春一汽工作,却因钱学森发出的邀请,来到了中科院力学所,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质量工作……

  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偶然”让刘源张为中国的质量事业东奔西走50多年。在几十年求学与工作的岁月中,有喜有悲、有得意有失望,刘源张却始终未改初衷。

  “因为这些‘偶然’之中又有一个‘必然’,那就是对‘家’的爱。在国外的15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家,回来了就想把家搞得好一些。这个家不仅是自己的小‘家’——我个人的家,还有大‘家’——我的国家。家有个生活质量,国家有个发展质量,两个质量都靠产品质量。家与国要好起来,就得先把产品搞好。所以我把质量管理工作做好,就可以说是忠孝两全了!”

  2011年盛夏,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起草专家组会议在北京远望楼宾馆召开。刘源张作为专家组组长,主持讨论《质量发展纲要》的战略思路和主要观点。专家们为一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是否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写入纲要。许多专家认为中国必须走质量强国之路;也有些专家提出,现在战略提得太多,如“人才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再提质量强国战略不易被接受。刘源张静静地听着大家的讨论,最后要求发言:“我只说两句话,一是我干了一辈子质量,实现质量强国是我的梦;二是追求和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梦。不圆这个梦,我死不瞑目!”刘源张一锤定音,2012年2月6日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家”是远隔万里仍系着游子内心的那根线;“家”是身陷囹圄却温暖全身的那盏灯;“家”是为之奋斗拼搏的那个幸福港湾。从小“家”到大“家”,刘源张爱得深沉、爱得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