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PM2.5元凶:工矿,农业,交通等污染排放
雾霾,一直是牵动着人们神经。那么,上海的雾霾又是呈现出什么特征?而导致PM2.5浓度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的身体正遭受着哪些大气有毒污染物的威胁?我们在漫天的雾霾中又该如何"独善其身"?
专家提醒:警惕PM2.5污染 以绿色生活抵御健康风险
今天,在上海交大举办的"清洁空气科技创新论坛"上,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程金平教授支出,申城PM2.5浓度区域分布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分布特征,主要与上海主导风向有关。雾霾形成特征上的"里应外合",导致PM2.5爆表和雾霾压城等情形出现。
关于申城PM2.5的主要来源及控制途径,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文华教授提出,主要是工矿生产、农业、交通和日常生活等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物排放所致。控制源排放是最重要的消减空气污染物的途径。他提醒市民,长期接触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会增加居民患肿瘤和慢性病的风险,最好是以绿色生活来抵御健康风险。
申城霾污染多发冬季
程金平教授介绍,雾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自古就有,每年出现次数只有几天,而且强度不大,随着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不断加剧,雾霾的组成及成霾机制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如今关于雾霾的定义与传统意义上的雾霾已有较大区别。目前判断霾主要依据是相对湿度(小于85%)、能见度(小于10Km)、PM2.5浓度(小时浓度)和PM2.5浓度与PM10浓度比值多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据介绍,霾污染主要指细颗粒物PM2.5污染。而PM2.5的来源途径有多种,如工业、交通、农业、生活及建筑扬尘等。PM2.5往往是污染源,如电厂、汽车尾气排出的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形成和成长起来的,包括新颗粒物的生成和颗粒物的成长阶段。新颗粒物一旦生成,容易被现存的大粒径颗粒物吸附,也容易与其它新生成的颗粒物碰并成较大粒径的颗粒物。PM2.5上污染物种类非常多,主要有有机污染物、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等。
"申城霾污染天数最多的是冬季、春秋霾污染天数次之、夏季污染最轻,6月前后为周边区域秸秆焚烧季节易形成霾,8-9月霾污染天数最少,这与上海和周边的天气、风速和风向有很大关系。"程金平教授介绍,霾污染期间上海主要的天气多处于高压底部和高压中心附近。PM2.5是霾的主要污染因子,其质量浓度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主要与上海主导风向有关。
PM2.5"里应外合"造成雾霾压城
程金平教授介绍,霾主要污染因子PM2.5来源有本地生产和外地迁移多种途径,本地产生包括发电供热、工业锅炉、工业窑炉、石化、钢铁、机动车、建筑或道路扬尘、餐饮、油气挥发、民用涂料、船舶、飞机、农业源、生活源等。
"重霾污染主要是本地生产、形成和外地迁移扩散综合结果,轻度霾污染主要来自本地。"程金平教授告诉记者,PM2.5爆表和雾霾比较严重的情况,往往是PM2.5本地生产和外地迁移扩散"里应外合"的结果。
程金平举例解释,在重霾污染期间,如2013年12月6号颗粒物中新颗粒物生成较多,粒径为10-18nm颗粒物浓度占PM2.5浓度的15%左右,处于粒径范围为320-560nm的颗粒物占PM2.5浓度的30%以上。在重霾污染过程中,上海地区存在较为频繁的区域性成核,成为周边区域大量成核前体气体,如S02、NOx、VOCs、NH3等的重要汇合点,也是本地区高PM2.5质量浓度的重要原因。
警惕PM2.5污染以绿色生活抵御健康风险
王文华教授认为,控制源排放是最重要的消减空气污染物的途径。她提醒市民,像PM2.5这样的大气有毒有害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伤害的特点是:低剂量、长效应。也就是说,这种伤害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的影响的结果,对于机体的侵害也是日积月累的后果。已有的研究报道证实,长期接触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会增加居民罹患肿瘤和慢性病的风险。
王文华教授介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有100多年,而我国工业化是在近30多年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是逐步出现、分段解决的,而我国的环境问题是集中爆发,呈现出"四世同堂"的特点,这些问题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呈现出复合污染的特征。所以解决起来也更加困难,不能一蹴而就。
王文华教授认为,污染源的控制是第一位的。近年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一系列环保新政,尤其是2013年9月《大气国十条》的出台,把大气雾霾的治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个体在大气环境污染物方面的贡献",王文华教授举例说,例如日益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促使我们更要提倡绿色出行。由于我们面对的传统污染物和新兴污染物共存的复杂局面,在追求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更迫切需要我们每个公民倡导节约、低碳的绿色生活方式。
来源:上海热线 2014.04.02
- 上一篇:甘肃明确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三类情形视为未通过考核 2014/4/3
- 下一篇:按日计罚怎么罚? 2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