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行业新闻

污染源报告可别看过就算

来源: 2014-3-27 7:51:17      点击:


      空气质量堪忧,不得不说,环保部还是在想办法的。日前,环保部发布《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报告》,首次对我国自2013年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74个城市中,只有海口、舟山、拉萨3个城市各项污染指标年均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其他71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对此,环保部官员表示,2014年要大规模、规范化启动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工作,北京等重点城市要在今年上半年提交初步成果。

  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人会发现,三个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城市,无疑占有“地利”之因:海口濒临大海,舟山远离陆地,拉萨地处高原。更重要的是,提到这三个城市,人们决不会将其与“工业城市”挂钩联系,旅游业和农牧渔业是这些地方的支柱产业。换句话说,它们多少保持了一些“原生态”,污染自然远离。从这个结果倒推,不难想见治污的根本脉络,即整治重工业,关停并转钢铁、化工、火电等高污染企业;环评到位,让企业充分开动环保设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在每个人心中树立环保观念。也就是说,不管环保部将着手进行的 “污染物来源解析工作”最终能得出什么结果,治理污染的根本途径不会有什么变化。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解析污染物来源这项工作毫无意义呢?倒也未必。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包括治理空气污染在内的环境管控措施,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既需要技术手段,也需要治理过程,往往经过较长时间才能见效。解析污染物来源,说到底算是一种技术手段,如果数据准确无误,那么便可以借此判断一地的污染大户—钢铁、火电、化工,究竟是哪个行业对污染“贡献”最多,主管部门由此能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
  但如果总是停留在准备技术手段、完善技术手段、丰富数据报表等“配套措施”方面,那么治污进程本身并不会一夜千里地取得成就。环保部有了污染源的充分数字和报告后,被点到名的地方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应对、社会上所有看到报告的人会有何感触及行动,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你拿出了确凿无疑的污染来源分析报告,他却抛出自以为傲的GDP增长报表,这样的结果,岂非秀才遇到兵?又或者,看了分析报告的人们,结果还是开着新买的越野车去上班,路上顺便拍张“伸手不见五指”的照片发微博,怒斥政府“不作为”,这报告又看出了什么效果?

  现代化的成果,改变了我们的吃穿住用行,有的人享受得多一些,有的人享受得少一些,但这些并非没有代价:消费依赖生产,生产导致排放,污染由此成了我们需共同承担的后果。在抱怨雾霾、地下水污染、沙尘暴的时候,想找出一个“罪魁祸首”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归根到底,我们还是得先改变自己的世界观,才能改变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态度。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