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资,差距在那儿? 不一样的汽车质量解析
8月汽车销量已然出炉,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不出意外的12连降。有业内人士表示,自主品牌需经历一番深度调整后,才有望反弹。而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差距,除了品牌知名度、营销策略方面的表象问题外,深层次的问题其实还在于质量管理上的差距。目前汽车市场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相信在未来3-5年时间内,做不好质量的自主品牌可能很难生存,甚至会有从市场上消失的情况。
也许有人会说,自主品牌的质量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与合资品牌的差距已经大幅缩小。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根据全球权威汽车评测机构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的《2013年中国新车质量调研(IQS)报告》,新车平均问题发生率PP100(PP100指每百台车中客户抱怨数量)行业总体为119,高于行业总体的皆为为合资或进口品牌,仅有荣威(微博)和纳智捷略高与平均水平(且不论其真实性)。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除了品牌外,质量稳定可靠无疑是其倾向于选择合资品牌的原因,而更进一步讲,消费者选择合资品牌,也其实是对这个品牌的信赖,对其质量可靠的信赖。
汽车产品质量差距实质会从研发、制造和供应商三个环节产生。
造成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质量差距的原因,从整个汽车制造过程来看,可分别从研发质量、制造质量、供应商质量三个方面分析。行业中常说,汽车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产品设计是决定性因素,如果一款车型有着设计上的“先天”缺陷,那么后期如何控制都是徒劳的。合资品牌在研发设计和验证方面有着几十甚至上百年的积累,能够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虽然自主品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也有和国外公司合作开发的借鉴,但差距依然不小。
制造质量,是指汽车在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制造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水平。一款车的制造质量如何,从外观上就可以分辨出一二。车身钣金的间隙就是最明显的指标,3mm和5mm不仅是外观的差别,也是制造水平的差距。如果白车身不能达到稳定的一致性,那么装配在车上的零部件,会将外观上的各种缺陷放大。一辆几乎全部由机器人焊接,扫描数据监控一致性的汽车车身与由夹具定位、几乎全部由人工焊接条件下的汽车车身,其差异程度可想而知。而笔者曾在一家自主品牌总装车间参观过程中看到,连一份最新的标准化作业文件都找不到,生产出来的汽车,质量水平也就不能有过高期望,也就不难想象其销售是如何惨淡了。
最后一个则是供应商质量,众所周知,除了汽车制造主机厂的四大制造工艺之外,大部分零件是由供应商制造。供应商的能力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整车的质量水平。最近频现的召回事件,也与供应商不无关系。很多自主品牌企业由于成本关系,不断压低零件采购价格,造成优秀供应商退出其体系,留下来的供应商也会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保证利润。虽然主机厂短期看降低了成本,但长期的损失则是无法挽回的。
弥补质量差距,也应该从从研发、制造和供应商三个环节入手。
质量管理有八项基本原则,它也间接的说明了,做好一款产品需要我们做什么。无论是以顾客关注为焦点,还是领导作用、全员参与,乃至持续改进和与供方的互利关系,都是从上面三个方面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全面质量管理——即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它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可喜的是,我们可以看到有部分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在全面质量管理上已经取得了成就。即便是自主品牌在12连降的大环境下,也能够取得大幅增长。而停步于原有的质量水平,不思进取的企业,未来等待他们的不是消亡就是只能靠合资的利润续命。
未来汽车消费的结构性变化已经不可避免,尽管可能还会有5年甚至10年的增长,但已不是低质低价就能拥有一块生存空间的时候了。市场逐渐饱和、大城市限行限购、合资品牌价格下探,以及即将到来的换车高峰。这一个个都是对自主品牌的考验,唯有踏实做好产品,着力提升质量管理体系,以“高质低价”对抗合资品牌,才能在即将到来的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
【稿件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周磊】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特此声明。
- 上一篇:改善质量痛苦不——评"不流泪的品管" 2014/9/18
- 下一篇:【解密制造】索尼:风烛残年的没落贵族 201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