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解读公民行为准则:以保护群众健康为出发点
中新网8月13日电 据环保部网站消息,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同呼吸 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环保部宣传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解读时表示,《准则》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准则》给出了公民为减少大气污染可采取的主要行动,但没有规定量化的行为要求,主要是因为公民行为方式受工作性质、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区域特点等多种因素影响,无法给出统一规定。
以下为问答全文:
问:为什么要出台《准则》?
答:近些年,我国许多地区多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突出,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对治理大气污染高度重视。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在全社会树立起“同呼吸 共奋斗”行为准则,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同时也是 “贡献者”。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向污染宣战”,不仅科学认识大气污染,而且践行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为改善空气质量、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问:《准则》的编制原则是什么?
答:《准则》的制定和出台是为了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社会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增强环境意识、责任意识,提高环境道德水平,强化环境法制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同呼吸 共奋斗”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
《准则》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编写过程遵循源于公众、用于公众;从公众中来、到公众中去的基本原则。《准则》的内容具体针对大气污染问题,重点选择影响突出,有代表性的公民行为作为核心内容。同时,在表述上注意简洁明了,易记易行,对象上兼顾城市与农村居民,注重突出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与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的行为规范。
问:《准则》的依据是什么?
答:《准则》内容框架和范围依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并优先借鉴、参考政府性文件提出的与大气污染防治有关的公民行为方式和内容,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国公民环境与健康素养》,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京津冀等地政府发布的《大气污染应急预案》等。
- 上一篇:核安全是最大的环保 2014/8/13
- 下一篇:福建省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总量调控机制 201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