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行业新闻

天津港“8·12”事故废弃物处置和场地修复全面展开爆炸中心点坑内废水已全部清运

2015-9-28 8:56:07      点击:

       中国环境报记者郭文生 见习记者任效良天津报道 

       记者日前从天津港“8·12”事故现场废弃物处置与场地修复专家解读会上获悉,9月23日,爆炸中心点大水坑内的废水已全部清运完毕,并由专业破氰装置进行无害化处理。事故现场废弃物处置和场地修复工作已全面展开。

  据了解,此次涉及的废弃物处置和场地修复区域总计57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事故核心区18.8万平方米,南外扩区10.8万平方米,北外扩区16.5万平方米,外围区绿化带11.1万平方米。

  废弃物处置对象主要有8类,即可回收金属废弃物、散落的化学品、沾染化学品的废弃物、燃烧遗留物、建筑垃圾、事故区域被污染土壤、事故区域外围绿化带被污染土壤、事故周边区域尚未被识别的其他废弃物及可能被污染的土壤等。依据废弃物性质、特点,分别采用金属洗消后用于钢铁冶炼、可利用化学品由生产企业回收、危险废弃物委托专业公司处置、小颗粒建筑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大颗粒建筑垃圾洗消池内洗消达标回用等5种方式方法处置。

  目前,场地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工作已完成前期准备,进入实施阶段。场地污染修复方案已通过专家三轮评审,正按方案要求在已具备条件的北扩区、外围区绿化带及炸坑周边区域布设监测点位,进行场地采样监测。下一步,将根据监测结果,确定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物种类、污染范围及程度,进行风险评估,按专家组审定的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方案。

  天津市环保局副巡视员吴光亮介绍,在废弃物处置和场地修复工作中,处置施工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和导则执行,每个环节都要编制详细的专门实施方案,组织专家逐条推敲,反复论证,确保废弃物处置和场地修复工作科学、可行。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李发生认为,事故现场后续污染物处置、土壤修复具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现场最主要的特征污染物是氰化物,在水体里和土壤里有很好的降解活性。二是北方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有利于对污染物外扩趋势的遏制。三是现场表层土壤深度高,靠近海边。四是事故地为集装箱密集区,对土壤表层实施了硬覆盖,可以有效阻止氰化物垂直方向的移动。

  天津市环保局应急专家组组长包景岭对场地修复监测点位布设情况作了介绍,按照国家规范,初步按照40平方米一个监测点位进行布设,对爆炸中心点的大坑周围则加密监测点位,在每10至15平方米布设一个监测点位。对地下水采用了组井方式进行监测,一组井有3个不同的取水层面,从几米到十几米深不等。

  对于人们关心的氰化物氧化后是否有毒的问题,包景岭解释说,氰化物完全氧化后,除了产生二氧化碳、水、含氮化合物等,不会再产生其他的中间污染物。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