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卫 · 十八种新增的职业病
1.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 (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人体吸入某些金属粉尘后,可滞留于肺,而无明显的肺部病变,有时可伴有轻度反应性纤维化,或对肺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但多为可复性变化。临床上多属良性尘肺范畴,称为“余属肺沉着症”。
(1)长期吸人锡蒸气或氧化锡粉尘后可引起肺的锡末沉着症( Stannosis)。接触人群多为冶炼锡的工人及锡焊工人。胸部X线表现有弥漫的小斑点,呈星形、花瓣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等。密度高,重者形成致密结 节,直径4~ 5mm,类圆形,边缘整齐,结节内可有圆形或类圆形斑点,直径1—3mm,密度晶亮。
本症在临床上可存在轻度症状如咳嗽、咯痰、气短等。部分病例有轻度肺功能损害,加之肺X线的网影。
(2)锑末沉着症
接触人群为炼锑工人。
X线胸片可见两肺弥漫的结节影,先出现于中下肺野,随病情进展,可逐渐散布于全肺,无触合趋向,但结节间常存在网影。临床上可存在轻度咳嗽、咯痰、胸痛、气短等。
死亡病例的肺部病理检查可见肺泡闻隔及血管周围组织中存在较多的吞咙细胞及金属颗粒,但无肺纤维化及间质炎症反应。
(3)铁末沉着症
铁末沉着症的肺部X线表现是遍布两肺的小栗粒状影,有时易与粟粒结核相混淆,肺的病理检查显示肺表面呈棕色,有许多1- 4mm直径的圆形黑点,黑点致密度不同,掺杂有肺组织的色素沉着。铁颗粒沉积主要于小血管周围。肺泡腔中巨噬细胞含有较多的铁颗粒,并可游离于肺泡腔。但 与赤钦矿尘肺不同的是不存在肺纤维化。
(4)钡沉着症
吸入金属钡及硫酸钡的细粉后可引起肺的钡沉着症。接触人群为钡矿石加工及冶炼的工人。工人加工重晶石矿1年半后即可发生本病,但脱离作业后可有明显好转。该矿石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钡,但尚存在许多伴随成分如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石灰岩、方解石以及石英等。
钡沉着症的胸部X线表现足:小致密点状影,直径1~ 4m m,分布所有肺野,类似铁末沉着症,临床上一般无明显症状,亦无明显肺功能损害。呈良性经过,脱离钡尘作业后肺部影象可逐渐被清除。肺的病理检查无纤维化证据,亦无肺门淋巴结肿大。
2.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刺激性气体( irritant gases)是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在化学工业生产中最常见。此类气体多具有腐蚀性,常因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容器、管道等 设备被腐蚀而发生跑、冒、滴、漏而污染作业环境。刺激性气体种类虽很多,但常见的有氯、氨、光气、氮氧化物、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
长期暴露刺激性气体可致呼吸道黏膜非特异性炎症和肺组织损伤,临床上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应性气道功能紊 乱综合征( RADS)、非特异性哮喘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间质性肺疾病(ILD)等呼吸系统疾病,统称为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性症状是慢性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慢性咳嗽和咳痰常先于气流受限多年而存在,然而有些患者也可以无慢性咳嗽和咳痰的症状。
常见症状:(1)呼吸困难:这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症状,也是患者体能丧失和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患者常描述为气短、气喘和呼吸费力等。早期仅在劳力时出现, 之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2)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 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有咳痰,也有少数病例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3)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 量增多,常有脓性痰;(4)喘息和胸闷:这不是慢阻肺的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有明显的喘息,听诊有广泛的吸气相或呼气相哮鸣音,胸部紧闷感 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和肋间肌收缩有关。临床上如果听诊未闻及哮鸣音,并不能排除慢阻肺的诊断,也不能由于存在上述症状而确定哮喘的诊断;(5)其 他症状:在慢阻肺的临床过程中,特别是程度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长 时间的剧烈咳嗽可导致咳嗽性晕厥,合并感染时可咯血痰。
3.硬金属肺病
硬金属肺病是患者因长期吸人钨、钛、钴等重金属而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接触人群为长期从事金属开采,冶炼及加工的工人。硬金属肺病的临床表现于矽肺病相 仿。患者一般在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随着病变发展,症状增多,主要表现如下:(1)咳嗽、咯痰、胸痛、胸闷、气急等症状。患者尚可有头昏、乏力、心 悸、胃纳减退等症状。
4.职业性白斑
橡胶制品工人、工作中经常戴橡胶手套或其他橡皮带的人员,由于对其中的抗气化剂一苯醌过敏,可以在接触部位出现色素减退性斑片,而预先并无炎症发生。此种色素减退性斑片很像白癜风,唯形状不规则,边缘不甚清楚。
职业性白斑常于接触致病物1~2年,甚至更长时间后发生,其特点是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 白斑在不知不觉中出现或在皮炎治愈数周后发生。皮损好发于手、腕部及前臂等直接接触部位,亦可发生于颈部、前胸、后背、腰腹等非暴露部位,少数患者皮损可 泛发全身。皮损呈大小不一、不规则形、点状或片状色素脱失斑,境界比较清楚,脱色程度与接触致病物的时间及程度有关。部分白斑中央可见岛屿状色素斑点,少 数皮损边缘色素略为增深,其临床表现与非职业性白斑难以区别。本病呈慢性过程,发病后如继续接触致病物,可导致皮损扩大、增多、融合成片。脱离接触后,皮 损可自行缓慢地消退。
5.爆震聋
爆震聋,即暴露于瞬间发生的短暂而强烈的冲击波或强脉冲噪声所造成的中耳、内耳或中耳及内耳混合性急性损伤所导致的听力损伤或丧失。接触人群为矿山开采及煤矿开采时放炮工。
6.铟及其化合物中毒
铟是一种稀有金属元素,属于第ⅢA族,为银白色稀散软金属,与铊同属一族。金属铟有延展性,可塑性大,在潮湿空气中表面易生成氢氧化膜,加热超过熔点时可 迅速与氧硫化合。铟易溶于硝酸、盐酸和硫酸,与溴在常温下即能化合,加热时可与碘化合。常见的铟化合物主要有硫酸铟、硝酸铟、氯化铟、氧化铟、氢氧化铟、 磷化铟、砷化铟等。中毒病例多见于液晶显示器生产中的真空溅射工种、铟金属冶炼工等工种。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肺功能严重下降,检查可见肺部布满雪 花状的白色颗粒物,可造成肺炎甚至肺癌。
7.溴丙烷中毒
职业接触1一溴丙烷可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由于1一溴丙烷极易挥发所以大多数中毒者是由于长期吸人工作环境中的高浓度1一溴丙烷而引起的。
职业接触1一溴丙烷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以及肝脏等均具有毒性,其中以神经毒性最为明显。暴露于高浓度1一溴丙烷的作业工人普遍出现中枢和周围神经功能的 改变。长期接触1一溴丙烷的工人最先出现的病症是头痛、睡眠障碍、眩晕和视力模糊,之后出现步态蹒跚,足、腿部和臀部以及下背部麻木、感觉异常、震动觉降 低、腹泻和排尿困难等表现。
8.碘甲烷中毒
碘甲烷接触人员多见于碘甲烷合成车间操作工,负责投料、蒸馏、浓缩、分离、成盐、回收工作,接触碘甲烷蒸气。在生产环境中碘甲烷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或皮肤接触侵入肌体,大量吸入其蒸气对神经系统有损害作用。主要表现为头晕、困倦、乏力、复视、恶心、呕吐等症状。
急性碘甲烷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靶器官,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中毒性脑病。起病较缓,首先出现头晕、困倦、乏力、复视、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逐渐发展 到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构音障碍、视物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辨距不良、步态蹒跚、肌张力减低;持续一至数日后,病情可突然加重,谵妄、狂躁、精神错乱,昏 迷直至脑疝形成。所有碘甲烷中毒患者的症状、体征高度一致,多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为其特点,包括大脑、小脑、颅神经及躯体周围神经,以小脑损害为主,受累部 位与临床表现基本平行。
9.氯乙酸中毒
氯乙酸是生产羧甲基纤维素、苯氧乙酸、巯基乙酸、甘氨酸、靛染料等的中间体,是制取硫乙二醇酸、甘醇酸等的原料,制药工业中制取咖啡因、巴比妥类等也广泛使用氯乙酸。同时也用于制造香料、增塑剂、除莠剂及表面活性剂等。生产、应用、装卸和运输氯乙酸液体和熔化物的劳动者,常因意外污染皮肤引起急性中毒。
急性接触,不管是吸入、经口或皮肤接触氯乙酸,均可出现严重刺激性或灼伤。重者出现呼吸功能受损、循环障碍和重要脏器的损害。吞咽后可引起刺激、灼伤、穿 孔和腹膜炎。急性中毒的程度取决于接触氯乙酸的浓度和时间。氯乙酸空气中浓度较低时,有轻微刺激和兴奋作用,浓度较高时引起严重的呼吸道刺激症状,甚至出 现肺水肿。重者可快速出现一系列的中毒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往往出现最早,表现为定向力障碍、谵妄和惊厥等,随后出现中枢抑制和昏迷。
- 上一篇:安全提示 · 那些会有危险的消防“公式” 2014/10/22
- 下一篇:可预防职业病的七种食物 201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