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行业新闻

河流“喊渴喊脏” 其实也是在“喊管喊罚”

2014-5-19 8:50:55      点击:

      周末两条与水有关的新闻,再一次让人紧张起来。《中国青年报》5月18日报道,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中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5月17日晚播出的央视《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了水污染,其中透露,全国大多数城市的河道都已进入劣五类水的状态,不要说喝,连当工业用水的资格都几乎没有了。

  一个讲的是“喊渴”,一个讲的是“喊脏”,两条新闻着实让人吃惊。这是当前水资源的现状,也是人们最关注的民生话题。有关部门听到“喊渴”、“喊脏”声了吗?

  面对稀缺而又不可或缺的资源,从常识上讲应该倍加珍惜才是。可事实是,在水资源紧张的背景下,一方面存在大量的水浪费,另一方面还存在严重的水污染。换句话说,一边是无水可用,一边是水被大量浪费和污染。让民众喝上放心水,与呼吸上新鲜空气一样,都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政府必须保证的民生。而且,不仅生活要用水,工业农业都要用水。因此,必须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来保证水资源的相对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喊渴喊脏”是环境呐喊,也是民生期待,迫切需要权力回应。不得不说,我们有很多的部门,有很响亮的口号,可这些部门到底干了什么,口号到底落实了多少,这从来就是一个谜。如果只是翻看有关方面的年终总结,一定会生出“有为”的判断,可真围绕河道走一遍,只会得出“无为、乱为”的答案。“九龙治水水不治”,“说的比唱的好”,这是现代行政的大忌,也是水资源乱象之始。不作为,再多的部门又有什么用?不努力,再多的投入又有什么意义?迫切希望有关部门真正发挥作用,通过大有作为证明大有价值。

  有管就要有罚,是现代行政的基本伦理。可在水资源管理上,并没有看到让人满意的处罚。一条河道即便污水横流、鱼虾绝迹,也很难得到是谁污染、如何处罚的权威答案。而相关部门自身也是“有权无责”,面对污染的不断发生,只是一再呼吁扩大权力、加大投入,很少有部门、有人因此受罚。

  “罚”的背后是“法”。去年6月18日,两高公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项被称为最严司法解释的行动,降低了环境犯罪的入罪门坎。而在今年的上个月,新《环境保护法》历经多次修订,明年1月1日实施。面对环境,“法”接二连三地来了,希望能够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

  “喊渴喊脏”其实也是在“喊管喊罚”,是到了打一场“水仗”的时候了。60多年前,当时被称为“雾都”的伦敦,在酿成巨大的环境灾难后,各方开始重视起来,最终甩掉了“雾都”的帽子。他山之石证明了一句老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也启示我们,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下定决心拿出办法,终能解决水危机问题。最怕的是面对问题熟视无睹,甚至“挟问题自重”,以此来要钱要权,就是不想“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