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组织绩效——质量主管育人教程
「主管」是什么?
为什么许多人都想做主管?有的人甚至可以只要「主管」头衔,而不在意作了主管之后是不是该加薪的问题。有的人希望同事在帮他印制名片时,加上「长」字的主管的头衔,其实他并不是主管。
看来「主管」二字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自己的能力、地位、权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外象征自己「能力」的具体表现。
所以担任「主管」,负责的有二件事情:一是『事情』要做好,二是「人」要带好。其中「人」要带好,也就是如何「用人」,让同仁能力都能充分发挥,创造组织绩效,尤其不容易。
谈「如何用人」之前,主管要先建立的心态
一般能被拔担任主管的人,个人工作能力以及自律的能力都很好,因此常会觉得部属的能力不如自己,当碰到问题时,往往自己就先跳下去解决问题; 或是不满部属所做的成果,干脆自己来;或是部属一边做工作,主管在一旁「指导」。这样会让做部属的无从发挥能力,或是觉得很挫折,或者产生负面的想法:所有的事,反正主管会扛,乐的轻松。
做事容易,带人难,主管难为之处在于带人,因为「人」是会反映情绪的,会表示意见的,我们如何面对「人」,做出主管所应当做的事或行为?这可是主管的一大挑战!
主管是什么?「管理,是通过他人完成目标」,更具体体的说,「管理,就是有效的运用人力、物力、金钱、情报、时间、客户等资源,以达成组织的目标,而主管就是让管理有效运作的人。」
因此担任主管的角色,首要之务,是先建立一个心态就是「组织绩效要靠团队完成」,「one-man show」无法达到组织最大绩效,「心是一切的基础」,有这样的心态之后,所有管理行为才会依循这个想法而产生。
其次主管要做一个「成人型」的主管,而不是「父母型」的主管。成人型的主管,会将部属视为「成年人」,部属有自主能力,也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放手让部属担任重要工作 ;当然主管本身也必须视自己为「成年人」,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职责。
反之,「父母型」的主管,则凡事指导、照顾,无法让部属充分发挥,无法让部属长大、承担重要工作,因此也难以要求部属承担责任 ; 而自己也忙得团团转,组织精神无从发挥。同时因为也以「父母」的心态用人,因为不公平,造成部属间的冲突与不满。
主管用人,从「尊重」出发
「人性尊重」的意识,是一切用人的基础,尊重每一位部属的良知与才能、部属的本身的差异性,让部属自重,自主管理,发挥主动的工作意识,同时给予部属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平的评价、成长的机会。主管表现在「尊重」上的作为,包括了与部属讨论工作目标的设定、工作方向或工作方法的讨论、绩效面谈检讨、部属成长等方面。主管经常的「倾听」部属的意见,与部属「沟通」看法或意见,让部属觉察自己是在一个被尊重的工作环境之中,因而产生自重重人的工作行为,更继而激发对组织的向心力,主动积极的自发努力,为组织绩效而努力。
- 上一篇:苏州首座风力发电厂投运 2014/6/19
- 下一篇:生产性粉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201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