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129个入海排污口全年均超标
入海排污形势严峻。
近日,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枯水期和平水期,72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劣于第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均超过一半,72条河流入海的污染物量中,化学需氧量1382万吨,重金属2.7万吨。同时,在实施监测的431个陆源入海排污口中,129个入海排污口全年监测均超标,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比例较上年增加4%。
对此,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主任向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入海排污口的污染问题中,较严重的不是流域性排污,而是沿海的陆源排污口排污,沿海的工业企业违规向海洋中排放污染物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超标非常严重。
从主要入海河流污染物排放状况看,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72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劣于第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分别为68%、44%和51%,与上年相比,枯水期和平水期比例分别增加18%和6%,丰水期比例降低7%。劣于第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污染要素主要为化学需氧量(CODCr)、总磷、氨氮和石油类。
对于72条河流入海的污染物总量,《公报》介绍,CODCr 1382万吨,氨氮(以氮计)29.3万吨,总磷(以磷计)27.2万吨,石油类3.9万吨,重金属2.7万吨,砷2976吨。
记者发现,在砷的入海总量方面,长江达到1975吨,超过72条河流总入海量的66%。
对此,向春认为,一方面是长江的水流量大,污染物的输出总量也大,另一方面,长江流域存在很多的燃煤电厂、矿产开采等,砷的来源非常广泛,量也很大。
同时,《公报》指出,陆源排污压力巨大,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15%近岸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约1.8万平方公里海域呈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在实施监测的431个陆源入海排污口中,《公报》显示,工业排污口占34%,市政排污口占38%,排污河占23%,其他类排污口占5%。全年入海排污口的达标排放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50%。其中,106个入海排污口全年4次监测均达标,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比例较上年降低7%;129个入海排污口全年监测均超标,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比例较上年增加4%。
《公报》指出,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中的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个别排污口邻近海域水体中重金属、粪大肠菌群等含量超标。
来源: 每经网
- 上一篇:路透社:中国将迎来“城镇化新模式” 2014/3/27
- 下一篇:京津冀空气质量与达标目标差距大 201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