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知识窗

【收藏】组织QC小组活动?你得这么做

来源: 2014-4-23 19:25:26      点击:



QC小组活动的步骤


质量管理小组组成后,就要开展活动,活动是小组的生命力之所在。小组活动应遵从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才能达预期目标,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QC小组活动的主要步骤包括选择课题、调查现状、设定目标值、分析原因、确定要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巩固措施、总结回顾及今后打算等。


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的编写


QC小组成果报告应该是QC小组活动全过程的总结和真实写照,为编写好成果报告,QC小组成员应了解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编写技巧和一般要求。


  (1)成果报告是QC小组活动全过程的写照,因此主要内容通常也按活动全过程的顺序来写,而活动的过程又经常采用PDCA循环的4个阶段8个步骤,因而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小组概况、选题理由、现状调查及分析、设定目标值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明确主要问题和原困、确定主要原因并对其进行验证、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检查效果、制定巩固措施、明确遗留问题及今后计划。


当然,上述各项不一定都有作为一个标题来描述,其顺序也不一定一成不变。可根据实际情况,把要突出的内容重点列成几个小标题详加描述,而非重点内容可归纳到一个小标题之中加以说明。


(2)成果报告的编写技巧为使成果报告编写成功,应注意以下技巧和安排


1) 课题名称要精练、准确、鲜明和简洁。


2) 开头要引人入胜,结尾要令人回味。


3) 成果的中心问题应该明确并富有挑战性。


4)成果报告的结构可按小组活动的经过和时间顺序连贯地按PDCA层次,也可按并列式结构安排报告内容。后种结构适合于主要问题是通过两个以上PDCA循环才能完成,并且这几个循环是并列关系。还可以采取以多步骤之间的关系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即先总介绍,再分别详细描述,最后总结说明的总分式结构。


5)成果报告内容各步骤之间的过渡要连贯自然,前后呼应,内容与课题名称也要呼应。


(3)成果报告的编写准备和要求


编写准备工作包括:


1) 制定成果报告编写计划和进度表。

2) 拟定编写提纲。

3) 收集整理原始记录和资料

4)小组讨论,统一看法,开始编写。


成果报告编写要求包括:


1)文字精炼、整洁。

2)条理清楚、逻辑性强。

3)成果报告内容真实可靠,避免虚假。

4)根据选题,抓住重点,切忌节外生枝。

5)尽量采用图表等形象化表达方式。

6)科技术语和计量单位要规范化、标准化。


QC小组成果报告的发表


成果报告是QC小组活动的结晶,发表成果是展现QC小组活动成就的机会,不仅便于交流,更能促进小组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为搞好成果报告的发表,应重视并组织好QC小组成果发表。


(1) 成果发表的形式


QC小组成果发表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现场发表型、大会发表型和文娱发表型。


现场发表型是指在车间或公司范围内进行成果发表交流。因为参加者对成果有关情况都比较了解,因此发表时只介绍主要内容而不必面面俱到,也没有必要按PDCA循环的4个阶段8个步骤来介绍。通常采用实物对比、重点活动阶段的介绍或集体共同发表的方式。


大会发表型是指很多QC小组按一定次序在大会上发表自已的成果,以便交流和评比。根据发表目的不同,大会发表型有评选表彰式和发表分析式、经验交流式等。评选表彰式出于评选取表彰优秀QC小组并向上级推荐的目的,有评为现场打分决定名次;发表分析式目的是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和总结编写成果报告的水平,发表之后,通常由评委分析其优缺点,指出不足之外,找出原因,以便提高;经验交流式发表的目的是学习交流,沟通信息,因此通常在发表之后进行现场提问答疑,探讨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


文娱发表型是指把成果内容用小品或其他文娱形式来表现的一种发表形式。可由一人介绍,多人表演成果内容,或配以道具、漫画、连环画及音响等到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进行成果发表。这种形式活泼、生动,引人入胜,能体现QC小组活动的特点。


(2) 成果发表的组织工作


成果发表的组织工作通常由QC小组活动主管部门负责。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整理成果资料。

2)判定成果评价方案。

3)组建成果评价小组。

4)评价成果报告。


整理成果报告主要是把成果分类,大致可分为全部发表的成果,部分发表的成果,小组活动经验介绍等,并提出建议采取的发表形式,并将其登记注册。


制定成果评价方案是指制订评方法和原则,这里要注意体现小组现场活动评价和成果发表评价相结合,以活动评价为主的原则。


组建成果评价小组应选择有一定经验、资历和有能力的人员任评委,以便客观公正地评价小组活动成果。


(3) 成果发表后的提问答辩


QC小组成果发表后,评委和与会代表可以进行简短提问,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发表人对成果的掌握程度,还可以确认该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双向交流和研讨,达到互相学习和交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