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知识窗

张瑞敏8月23日最新公开讲话:三个颠覆、三个试错、三个矛盾

来源: 2014-8-29 11:05:11      点击:


【导读】海尔去年(2013年)去掉16000人。海尔在轻量化,2014年还要将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和一些业务智能化所不需要的人去除。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什么呢?张瑞敏认为,互联网时代的零距离、去中心化、分布式管理的特点,这让有200年传统的古典管理理论不再适用。但海尔依然不能先颠覆再重组,所以海尔选择了“边破边立”的方式。

变革永远伴随着阵痛和不确定性,然而不破不立,适者生存的市场法则总是那么的残酷。所以,海尔“边破边立”的过程也是其新生的过程。用张瑞敏自己的话来形容,是海尔正在必须的自我颠覆中,目前还没有结果,但他自己充满信心,并在一些方式上寻找到了思路。

【正文】8月23日下午,张瑞敏参加在山东青岛举行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大师课堂”,将海尔近10年的实践浓缩为1小时的演讲。核心内容是三个三:互联网的三个颠覆;海尔探索的三个试错;需要直面的三个矛盾。以下为演讲全文:

互联网的三个颠覆

每个企业都是时代的产物。如果你不能跟上时代,你就会被时代淘汰。今天对我们来讲,我们都处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只能跟上互联网时代。过去在传统经济时代,所有成功的做法,今天可能都不适用了,你只能是按照互联网时代来做,因此你必须改变自己,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做互联网时代的模式。

海尔的字典里面没有成功这两个字,所有企业的成功之不过是踏上了时代的节拍,踏准了就成功了,所以有句话叫台风来了猪都会飞。所以有的人成功了,他都不知道为什么成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但是我们是人,不是神,你不可能永远踏准时代的节拍。怎么样真正赶上这个时代的节拍?你要去适应时代,时代不可能适应你。但是时代变化这么快,你能做到吗?

互联网时代,就是把传统时代的一些技术理论给颠覆了。

比如说1776年,亚当斯密提出来分工理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当中的第一章就是论分工,当时他举了一个例子,小作坊做针,一个人一天做不了一根针,但是作为一个流水线,作为工业化,可能一个人平均一天要做几千根针,这就是奠定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

分工理论有三位先驱,第一个是泰勒,1911年他出了《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一下子奠定了工业的基础。第二个是德国人马克思韦伯,他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组织的改变,就是科层制,他自己也称为官僚制,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用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一层一层的,这是层级结构。第三个是法国的法约尔提出一般管理理论,主要有五大管理职能,里头要不断地再平衡,其实就是说怎样让大管理职能不断增减。

在互联网时代,这些都被颠覆了。

首先,互联网带来的就是零距离。泰勒的科学管理不灵了,为什么?零距离就是原来是以企业为中心,现在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为中心,那你现在必须去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是什么需求?个性化需求,就是要定制。而泰勒的科学管理是大规模制造,所以要从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这个肯定要被颠覆。

另外,互联网时代就是去中心化,没有领导。谁是员工的领导?不是他的上级,而是用户,因为你和用户之间要直接对话。所以这个又把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也颠覆了,你要那么多层级干什么?

第三是分布式,所有资源不是在你内部,而是在全球。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也会被颠覆。我为什么一定要在内部来做?我为什么不可以吸引全球的资源?美国人的《危机经济学》那本书写全球就是我的研发部,我为什么一定要内部的职能再平衡呢?我为什么不能用全球的资源?这个意思就是说现在到了这个份上,你还想抱着原来那套不放,这是肯定不可能的,时代使你必须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