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文/钟世威
当今企业在推行、实施和贯彻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标准化管理运行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可使企业进一步获得最佳的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创造良好的业绩和经济效益,使企业科学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内涵和特征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企业标准化就是以企业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为目标。它将生产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形成科学规范具体的规程和准则,从而使工作变得更为规范化、常规化和程序化。
企业标准化的对象可分为“物”和“事”两大方面。“物”指产品、材料、设备和工具等;“事”指事物的处理方法、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等。实行企业标准化管理,就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标准化的方法,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重复出现的各种“物”和“事”,用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准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执行。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支柱,是企业基本的管理职能、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它具有四个明显的特性:一是功能上的监控性;二是状态上的稳定性;三是时间上的先行性;四是空间上的基础性。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现代化企业卓有成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基础手段和基础工作。现代企业的生产是建立在先进技术、科学分工和广泛协作基础上的,任何一个流程、环节都离不开标准化,无论是企业新产品开发、生产流程再造,还是生产工艺创新,从研制到鉴定都需要标准把关,只有符合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才能正常生产,在市场上得到推广和应用,才能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营业绩和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企业联系各职能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和质量等各职能部门、各环节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既存在内在的联系又有不同分工,只有通过各种标准来制衡、约束彼此,才能使企业整个运营过程按照客观科学的规律运行,从而在管理中防止权利不明、责任不清、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消耗,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是提高和稳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离不开标准,如果没有先进、合理、科学的标准,就谈不上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两张皮”。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已经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ISO14001环境保护、SA8000社会责任等体系认证。与此同时,企业也建立健全了数量众多、内容齐全的与标准化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与标准化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有的并没有真正“落实到管理上,体现在实践中”,只是每年在汇报总结或者外部审核时才抛头露面,平时基本束之高阁。
二是“夹生饭”。有些企业在标准化管理推行过程中,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遵循客观规律,没有从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管理标准定得太高、太空、太远,缺乏科学性、实践性、可操作性;有的没有与企业的文化体系相结合,没有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和发展战略等不能紧密结合;有的照抄照搬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标准,抛弃了企业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放弃了企业优良的文化传统,使企业的管理层、操作层难以认同,无所适从。
三是“靠边站”。一些企业在标准化管理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上热中温下凉”的现象,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通病。例如,由于主客观的因素,一些施工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往往在“工期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的借口下靠边站,为施工生产让路,放到从属和次要的位置,有的甚至会因“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理由而被忽视和违背,阻碍了推行和实施。
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当前要做好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时时体现公正、公开、公平,让被管理者清楚自己的权益和职责,让员工明晰、遵守、尊崇标准,使标准化管理中的每一个决策都有法可依、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每一项考核都有依据,真正做到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尽量淡化人为因素,防止企业领导的指示凌驾于标准之上。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真正地让标准化管理成为企业的工作模式、成为员工日常的工作习惯,这样就可以防止“两层皮”、“靠边站”问题的出现。
2.健全组织结构,完善标准化体系
企业要推行标准化管理工作,就必须根据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发展战略和管理目标,健全完善标准化体系。首先,要成立有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参与的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和企业愿景、发展规划相适应的标准化任务,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标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队伍,负责并推行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全面工作。企业要健全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四个子体系,要体现全面系统、层次分明、科学先进、简便易懂、实用有效的原则。只有夯实标准化体系的基石,增强标准实施的能力,加大落实标准力度,提高标准的执行力,才能真正解决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夹生饭”的问题。
3.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可以按照企业的学习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全体员工进行有关理论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特别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学习,及时学习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不断充实新知识,学习新技能。通过学习培训,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充分调动员工贯彻、推行和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企业员工的标准化观念和意识,充分发挥标准化综合效应。同时要加大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标准化是企业的灵魂”的观念深入人心。
当今企业在推行、实施和贯彻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标准化管理运行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可使企业进一步获得最佳的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创造良好的业绩和经济效益,使企业科学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内涵和特征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企业标准化就是以企业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为目标。它将生产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形成科学规范具体的规程和准则,从而使工作变得更为规范化、常规化和程序化。
企业标准化的对象可分为“物”和“事”两大方面。“物”指产品、材料、设备和工具等;“事”指事物的处理方法、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等。实行企业标准化管理,就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标准化的方法,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重复出现的各种“物”和“事”,用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准则,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执行。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支柱,是企业基本的管理职能、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它具有四个明显的特性:一是功能上的监控性;二是状态上的稳定性;三是时间上的先行性;四是空间上的基础性。
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现代化企业卓有成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基础手段和基础工作。现代企业的生产是建立在先进技术、科学分工和广泛协作基础上的,任何一个流程、环节都离不开标准化,无论是企业新产品开发、生产流程再造,还是生产工艺创新,从研制到鉴定都需要标准把关,只有符合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才能正常生产,在市场上得到推广和应用,才能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营业绩和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是企业联系各职能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和质量等各职能部门、各环节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既存在内在的联系又有不同分工,只有通过各种标准来制衡、约束彼此,才能使企业整个运营过程按照客观科学的规律运行,从而在管理中防止权利不明、责任不清、人浮于事的现象发生,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消耗,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是提高和稳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企业的质量管理离不开标准,如果没有先进、合理、科学的标准,就谈不上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两张皮”。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已经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ISO14001环境保护、SA8000社会责任等体系认证。与此同时,企业也建立健全了数量众多、内容齐全的与标准化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在企业的实际运营中,与标准化管理相关的管理制度,有的并没有真正“落实到管理上,体现在实践中”,只是每年在汇报总结或者外部审核时才抛头露面,平时基本束之高阁。
二是“夹生饭”。有些企业在标准化管理推行过程中,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遵循客观规律,没有从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管理标准定得太高、太空、太远,缺乏科学性、实践性、可操作性;有的没有与企业的文化体系相结合,没有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和发展战略等不能紧密结合;有的照抄照搬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标准,抛弃了企业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放弃了企业优良的文化传统,使企业的管理层、操作层难以认同,无所适从。
三是“靠边站”。一些企业在标准化管理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上热中温下凉”的现象,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通病。例如,由于主客观的因素,一些施工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往往在“工期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的借口下靠边站,为施工生产让路,放到从属和次要的位置,有的甚至会因“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理由而被忽视和违背,阻碍了推行和实施。
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当前要做好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时时体现公正、公开、公平,让被管理者清楚自己的权益和职责,让员工明晰、遵守、尊崇标准,使标准化管理中的每一个决策都有法可依、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每一项考核都有依据,真正做到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尽量淡化人为因素,防止企业领导的指示凌驾于标准之上。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真正地让标准化管理成为企业的工作模式、成为员工日常的工作习惯,这样就可以防止“两层皮”、“靠边站”问题的出现。
2.健全组织结构,完善标准化体系
企业要推行标准化管理工作,就必须根据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发展战略和管理目标,健全完善标准化体系。首先,要成立有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参与的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和企业愿景、发展规划相适应的标准化任务,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标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队伍,负责并推行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全面工作。企业要健全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四个子体系,要体现全面系统、层次分明、科学先进、简便易懂、实用有效的原则。只有夯实标准化体系的基石,增强标准实施的能力,加大落实标准力度,提高标准的执行力,才能真正解决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夹生饭”的问题。
3.加强知识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可以按照企业的学习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全体员工进行有关理论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特别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学习,及时学习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不断充实新知识,学习新技能。通过学习培训,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充分调动员工贯彻、推行和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企业员工的标准化观念和意识,充分发挥标准化综合效应。同时要加大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标准化是企业的灵魂”的观念深入人心。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年9月刊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 上一篇:《照明设备对人体电磁辐射的评价》国家标准发布 2014/10/30
- 下一篇:我国结构性污染严重 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入立法计划 201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