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重定义-传统与转型的对决
制造业重新定义的第二个方面生产工具智能化
业界相关评论称中国已经失去了“世界工厂”的优势,这是无可厚非的,人民币升值以及各项物价上涨等因素导致劳动力成本升高,外企来中国建造工厂主要是看上了国内廉价劳动力,如今劳动力成本在不断增长,自然会有这样的言论发出。
社会发展到现在,没有哪个企业能提供铁饭碗,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人们选择工作的自由度也大大的增加,对工薪的追求促使企业员工跳槽就如喝水一样随便,因此现在的企业想要留住人才不大力度投入是办不到的,因此企业员工的流失与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是企业普遍面对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制造业尤为明显。
车间里的工人不怕工作累,怕的是挣不了钱,把车间搞的再温馨不给高工资也没用,企业利润不高的情况下,自然拿不出更多的工资给工人,再加上其他企业的循循善诱,员工走人再正常不过。制造业工厂的管理者提到这个问题都会很头痛,又没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恰恰也是制造业重新定义需要重点关注的一方面。
应对这个问题,除了保证给工人足够的薪资以外,重要的是工人树立一个核心价值观念,让员工从内心真正爱上企业,懂得企业的价值所在。当然,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即便工人再爱岗,在生活压力的逼迫下,仍旧会离开。
因此,企业除了考虑人工成本外,还有考虑对生产工具的优化,全自动化的生产线肯定比半自动化生产线用的工人少,生产设备能够改进为自动化甚至智能化的尽量改进,不要顾及多投钱,投钱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企业应该看的长远一些,不要在意一时的投入。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只能机器人模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像富士康等企业已经开始使用智能机器人来代替人工,发达国家企业的生产线已经大规模的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这是降低生产本与提高竞争力的方法之一,同时智能化也是将来与销售数据对接的基本条件之一。
制造业重新定义的第三个方面生产管理流程化与数据化
很多生产型企业都有一套ERP系统,小型企业可能也会有自己的进销存系统,但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企业都不能合理使用这样的系统,虽然ERP系统内有数据,他们也有一套自己的业务流程,但是系统数据与自己的数据是两个概念,系统数据与自己记录的数据是不相符的。【质量人可搜索文章:你有很好地利用erp数据吗?】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整个系统的各个节点都不能按照流程及时录入和更新数据,导致整个ERP体系只有部分环节的数据可以使用,而就整体数据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这些数据并不能为企业的产销一体化提供服务,企业不得不另行手写等级数据,不同部门之间对接的时候经常有数据的错误,校对需要半天甚至更长时间,工作效率令人发指。
生产管理流程化的概念就是借助一套系统,让整个企业从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全都按照一套流程来执行,各种流程都要以数据来表示,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些数据就能了解到其他部门的情况,从而根据他们的情况来对接自己部门的工作,操作起来并不需要人员之间的交流,快捷方便。
理想的企业运营情况是,销售的相关数据统计出来传达给协调部门,协调部门经过统筹并安排车间进行生产,车间根据下达的任务执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第一时间分类拖运到库房或者直接运送到发货部门,由发货部门与外面邮寄单位或者采购人的对接。这样,就可以实现按需生产,并做到产销一体化。
对企业而言,各项操作与管理数据化以后,可以为从生产到营销的各个环节提供数据依据,以此来准确表达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的情况,从而迅速断定盈利或者亏损。随着大数据与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互联网化以后,数据营销更是网络营销的重中之重,以后的多种操作都会以数据化前提,所以这一点是至关重要。
关于重新定义制造业这个话题,这里谈的相对宽泛,本文的意义在于让传统企业了解其与互联网企业的差异性,以此对企业转型做更多的了解,笔者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不当之处望业内人士给以指正。
【作者:王宫伟】
- 上一篇:质量高手碎碎念的企业管理《三字经》 2014/5/31
- 下一篇:【质量工具】王老师的PDCA 201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