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管理】HSE专家整理的50个知识点
26、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
《建设项目职业病申报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a、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b、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c、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d、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
27、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在职业卫生方面应做的工作:
a、建立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b、工作场所设置机械通风设施;c、给工人配备适用的个人防护用品;d、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e、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组织工人定期到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体检;f、加强安全培训,使工人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及防护知识;g、遵守国家工时制度,每日工作8h,每周不超过40h;h、使用的各种化学品,应选择标有厂名、厂址,有化学成分和毒性中文说明的合格产品。
28、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有:(1)隔离储存(2)隔开储存(3)分离储存。
29、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的一般要求: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6)第3号令规定: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一般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30、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价的时限要求: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和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和使用其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即:剧毒化学品,一年一评价;其它化学品,两年一评价。
31、突发公共事件分为4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并划分为4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32、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a、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b、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c、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d、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33、应急管理的总目标:控制事态发展,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情况。
应急管理的4个阶段: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响应阶段包括初级响应和扩大应急。
34、城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分级响应机制划分为3级:
(1)一级事故: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意外事故。该级响应只需要由本部门成立现场指挥部,并进行救援指挥。
(2)二级事故:需要两个或更多的政府部门响应的意外事故,或需要本城市以外机构做出响应、提供援助的事故。该级响应需要由有关部门的协作,成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救援行动。
(3)三级事故:必须利用城市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意外事故,或者需要城市的各个部门同城市以外的机构联合起来处理各种情况,通常政府要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该级响应由紧急事务管理部门负责。
35、应急预案类型(4种):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应急救援方案。
应急预案的级别:Ⅰ级(企业级)、Ⅱ级(县、市/社区级)、Ⅲ级(地区/市级)、Ⅳ级(省级)、Ⅴ级(国家级)。
36、应急预案的6个一级要素:(1)方针与原则;(2)应急策划;(3)应急准备;(4)应急响应;(5)现场恢复;(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36、应急预案的结构:采用1+4的结构模式。
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功能(职能)设置、特殊风险预案、应急标准化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4个分预案。
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包括:(1)总预案;(2)程序文件;(3)指导说明书;(4)应急行动记录。
37、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1)组建编制队伍和进行编制准备;(2)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包括:a、法律法规分析;b、风险分析;c、脆弱性分析;d、应急能力分析。(3)预案编制;(4)预案的评审与发布;(5)应急演练与预案修订。
38、应急预案中的应急程序:(案例分析中,编制应急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a、应急资源管理;b、教育、训练与演练;c、接警与通知;d、指挥与控制;e、警报和紧急公告;f、通讯;g、事态监测与评估;h、警戒与治安;i、人群疏散与安置;j、医疗与卫生;k、公共信息发布;l、应急人员安全;m、消防和抢险;n、泄漏物控制;o、现场恢复。(去掉a bo三项即为应急响应)
39、事故分类:
a、一般事故:重伤、急性工业中毒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100万元。
b、死亡事故: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
c、重大事故: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0~1000万元。
d、特大事故:一次死亡10~29人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0~3000万元。
e、特别重大事故:一次死亡30人以上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以
41、事故调查的基本程序(步骤):
(1)事故报告;(2)成立事故调查小组;(3)事故现场处理;(4)事故有关物证收集;(5)事故事实材料收集;(6)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7)事故现场摄影及拍照;(8)事故图表的绘制;(9)事故原因的分析;(10)事故调查报告编写;(11)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42、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
(1)背景信息。a、事故单位的基本情况;b、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c、事故涉及到的人员及其他情况;d、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e、操作人员及证人;f、事故应急救援情况。(2)事故描述。a、事故发生的顺序;b、破坏的程度;c、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d、事故的类型;e、事故的性质;f、承载物或能量。(3)事故原因。a、直接原因;b、间接原因。(4)事故教训及预防事故发生的建议;(5)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6)事故调查组的成员名单;(7)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43、事故的性质有3种:自然事故、技术事故、责任事故。
44、事故损失工作日的单位:工作日或天;
死亡的损失工作日:6000天;重伤的最高损失工作日:6000天。
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及死亡。
45、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a、医疗费用;b、丧葬及抚恤费用;c、补助及救济费用;d、歇工工资。(2)善后处理费用。a、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b、现场抢救费用;c、清理现场费用;d、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3)财产损失价值。a、固定资产损失价值;b、流动资产损失价值。
46、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1)停产、减产损失价值;(2)工作损失价值;(3)资源损失价值;(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5)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6)其他损失费用。
4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规定,属以下情况为直接原因:
a、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b、人的不安全行为。
4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规定,属以下情况为间接原因:
a、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b、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c、劳动组织不合理;d、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e、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f、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g、其他。
49、事故分析中,有下列情况存在的,属于领导责任:
a、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
b、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或职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
c、机械设备超过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d、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e、基本建设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中,因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
50、在事故案例分析中,要从下列几个方面对事故教训和整改措施进行论述:
a、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b、是否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c、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d、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e、安全培训教育和宣贯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f、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是否到位;
g、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h、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因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i、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j、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信息来源于网络,骏景咨询进行了修正和部分解释
- 上一篇:扩散!CCAA将不再受理高级审核员注册申请和再注册申请 2015/2/9
- 下一篇:管理哲学--负重效应 2015/2/9